点石成金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数字货币,由中国联通等机构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框架下推动的跨境支付创新项目。作为国内通信行业首例借助数字货币桥实现的跨境支付工具,其核心技术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等国际机构共同研发,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不同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高效对接。点石成金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法定数字货币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尤其在2025年央行深化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背景下,该项目通过智能合约、无电支付等技术进一步拓展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金融结算等场景的实用边界。
发展前景方面,点石成金币依托中国数字人民币生态的快速扩张展现出强劲潜力。截至2024年底,仅苏州地区数字人民币交易额已超3万亿元,覆盖个人钱包2916万个、对公钱包194万个,其跨境支付功能更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合作的6项金融举措。数字货币全球接受度提升——目前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超1万亿美元,点石成金币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标准化协议,有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规模化应用。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显示,90%的央行正在进行数字货币研发,这种趋势为点石成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制度基础。
市场优势集中体现在技术合规性与场景适配性上。相较于比特币等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点石成金币作为央行数字货币衍生品,具备即时结算、可控匿名、双离线支付等特性,能有效解决保险实名缴费、政务补贴发放等场景的监管难题。例如北京石景山区已通过该币种实现全国首例车险实名缴费,其智能合约功能可自动执行保费划转与理赔条件验证。在成本方面,跨境支付手续费较传统SWIFT系统降低超50%,交易速度从T+1缩短至分钟级。这种效率提升使其在2025年深圳地区流通业务金额增长近七成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先发优势。
使用场景已从零售消费延伸至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在苏州,数币+裕农通模式将点石成金币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融资;青岛青碳行平台通过该币种发放碳普惠红包,累计激励20万吨碳减排量。对公场景中,工商银行已将其用于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年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无障碍适老化设计,老年人可通过IC卡式硬件钱包实现养老金领取、公交出行等基础服务,这些多元化应用使其在2024年服贸会上成为金融机构展示的核心创新项目。
行业评价普遍认为点石成金币代表了数字货币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建议政府通过公务支出优先使用来强化示范效应;博通咨询分析师指出其在保险场景的突破为行业积累了支付即结算的标准化经验。尽管面临区块链能耗等技术挑战,但麦肯锡报告肯定央行数字货币在提升金融包容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价值,这与点石成金币当前覆盖70余个互联网平台、63万商户的实践高度契合。四方精创等概念股获主力资金单日净买入超6亿元,市场对其在2025年加密货币牛市周期中的表现持续看好。